亦庄地区 - 简介

功能定位
亦庄新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辐射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主要发展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引导发展商务、物流等功能。
规划范围
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下辖的亦庄、瀛海镇行政辖区以及旧宫镇三海子地区,通州区的马驹桥镇行政辖区以及台湖镇位于京津塘第二通道以西的行政辖区,规划面积212.7平方公里。[1]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约26平方公里。到201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5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
近期目标
加快产业园区及产业基地建设,初步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面向京津区域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强区域交通、市政、公共服务、住宅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由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的转变。[1][2]
亦庄地区 - 环境
生态环境

亦庄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第一,亦庄地区已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生态系统逐步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生态系统与发达的农业生态系统;第二,亦庄地区原本就不丰富的生态资源更显贫乏,环境趋向恶化,对生态和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为了统筹亦庄地区的城乡发展,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调查和分析亦庄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开发区的建设,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显得十分迫切。[3]
环境质量
1、水环境质量及容量分析
该地区水环境容量超标,形式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废水及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增加,但同时亦庄地区的公共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大气环境质量与容量分析
该地区基本以电子电力、食品加工、服务流通等为主导产业,基本无工艺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所以只预测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主要的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
3、声环境质量
该地区目前声环境质量较好,鉴于以上分析亦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合理科学的按照噪声功能区划进行开发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交通干线两侧做好噪声隔离措施的情况下,亦庄地区的噪声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生活垃圾
由于该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性质决定了亦庄地区固体废弃物类型主要为生活垃圾。随着亦庄地区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建议在各个村镇设置小型垃圾收集设施,垃圾转运站。[4]
亦庄地区 - 建设对策

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评估和容量估算,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承载的分析以及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高度提出总结性的对策。
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对策
亦庄地区在实现其规划人口及经济发展目标以及节水建设目标情况下,到2010年和2020年亦庄地区仍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针对亦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出的对策有:(1)引进水源。(2)节约用水,制定企业耗水准入标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用水效益低、耗水高的企业在开发区发展,发展节水型企业。(3)雨洪利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雨水就地截留,增加雨洪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4)再生水利用,加大推广再生水利用力度,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5)合理规划水源,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将依靠市区自来水管网和南水北调水源解决用水问题。
2、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地表水环境污染有所改善,但需进一步治理。水污染防治污染控制对策:(1)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2)严格执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的规定,提高工业循环用水率。(3)整治河道,还清开发区内河流。(4)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地下水,通过有效途径扩大地下水补给量,种植水源涵养林,蓄养地下水。

大气污染状况。与北京市其它同类地区相比,亦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稍好于同类地区。今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供暖条件、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燃煤量是减轻大气污染的必然途径。大气污染控制对策:(1)建议增加空气质量监测点,及时提供污染监管措施。(2)推行连片取暖、集中供热,根本解决居民取暖污染大气的问题。(3)从强化管理入手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全面推行无铅汽油和净化节油装置,控制汽车尾气污染。(4)改变能源结构,采取多种渠道及多种能源互补办法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推广使用沼气,开发利用生物能和太阳能。
3、土地资源问题及对策
亦庄地区耕地资源已大量流失,农民不再以种地为主要谋生手段。农田减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量仅占总面积的1%,在实现规划的目标前提下,除了节约资源与能源外,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是提高亦庄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关键。
4、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人均生态足迹严重超载,外来人口的增长使这种超载和生态失衡现象更加恶化。因此合理控制该地区人口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5、城市绿化率及对策
亦庄地区城市绿化率偏低。建议尽快加紧旺兴湖公园二期建设,从立体绿化和群落结构上多考虑,增加绿化容积率[4]
亦庄地区 - 科学规划
亦庄地区已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生态系统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本项目的研究通过对亦庄开发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亦庄地区的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以及区域发展的适宜性,综合评价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预测亦庄地区环境发展的趋势,并为亦庄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依据,为了亦庄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做的研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铺垫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北京亦庄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必须打持久战。[1]
亦庄地区 - 企业发展

2008年是亦庄开发区的第16个年头。对于北京来说,这是个一直特例于北京各个行政区的区域,目前成为了北京重要的产业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亦庄完成了从产业园、开发区、到新城的巨大飞跃和转变。随着新城计划,亦庄将全面发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
经过15年的改革与发展,亦庄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以电子、印刷和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区,而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逐渐蜕变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随着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亦庄新城的规划,北京经济开发区成为新城的核心。在亦庄已然形成的产业聚集效应基础上,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新城建设成为首都重要的区域产业中心、高科技示范区、京津城镇经济门户和宜居生态新城的功能定位,北京市政府表示将加强区域交通、市政、公共服务、住宅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由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的转变。

"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是国际化的,它推崇的是低密度的人口,干净整洁的街道,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高科技、无污染的企业,还有高素质的居住人群。"3M北京技术中心经理张洪刚告诉记者,亦庄的生态环境非常美好,一眼望去满目有一幢幢现代化建筑和大片的绿地。
"没有一个好的'业'很难说是一个适宜的'居'的环境,而好的'居'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业'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赵昕昕表示,亦庄新城从最初规划时就确定了多功能、"宜业"、"宜居"的目标。
专家分析,亦庄新城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将会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成为辐射并带动京津经济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即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高端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宜业宜居新城